小语种,大视野 ——浙大外语学院副院长李媛教授专题讲座顺利开展
作者: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  时间:2017年11月10日  |  访问次数:


图片1.png

11月8日,下午15时,浙大外语学院副院长、德语教授李媛在望院D318开展以“德语人生”以及“德语专业发展前景展望”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西语学院德语系的全体师生认真聆听了本次讲座,同学们在就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道路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讲座伊始,李媛老师祝贺在座的各位同学进入德语学习的团队。她大体说明了自己二十年来学习德语的历程,并列出了“为什么选择德语?”“为什么坚持学德语?”“为什么进行跨文化研究?”以及“为什么做中国问题研究?”四个问题作为本次讲座的四个板块。

首先,李媛老师幽默风趣地引用马克吐温所说“一个聪明的人,学习英语只需3小时,学习法语需要30天,而学习德语却要30年”来鼓励同学们,德语并不是只有在座的同学们觉得难,它的难度是受全世界认可的,因此,大家绝对不能气馁。虽然德语学习的难度很大,但学习德语却是至关重要的。李媛老师又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向同学们说明,说德语和学德语的人数在世界上都占有很大的比例,也就是说德语的可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因此,希望同学们能有信念去掌握这门语言,并通过它学到更多的知识。

随后,李媛老师便开始向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德语学习上的各种经历,并希望能给予同学们一定的启发。在就“为什么选择德语”方面,李媛老师坦言,当时自己英语不错,又喜欢外语,正巧德语在当时是一门冷门语言,于是就选择了德语。而纵观近二十年,德语从冷门专业变为了大热门,学生们选择德语也更多是因为兴趣,这使她倍感自豪和欣慰。“为什么坚持学德语?”李媛老师引用洪堡“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器官”两句名言来告诉大家语言并不仅仅是工具。当学习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依旧有很多未了解的东西,便希望继续探求,于是继续求学。而知道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知识浅薄,如此往复,便学得越来越深入。除了对知识的渴求外,德国的井然有序,认真工作,对历史的态度以及德式幽默……这些特点都吸引着她继续学习德语。那么“为什么进行跨文化研究呢?”在这个版块,李媛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两件在德时尴尬的小事。正因为中德之间的文化差异带来的这些有趣的经历使她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希望能成为跨文化中介,使更多的人进入跨文化领域。对此,她还鼓励同学们积极进行跨文化学习,打破“模式固见”,扩展自己的交流范围。

在科研领域,对于“为什么做中国问题研究”,李媛老师说,是因为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德国仍然对中国存在停留的僵化意识。因此对此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中国自身形象的构建,并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

讲座最后,李媛老师还向同学们分享了学习德语的技巧:在实践中学习德语,不畏失败,相信有实践,就有收获。同时,李媛老师提醒大家,现下,德国和中国关系良好,两方出现了越来越密切的交流。德语成为中国认可的语言教学项目,在教学机构,图文市场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可能性。因此,同学们要把握好机会,“居课堂,看天下”,将自己的发展融入到国家、世界的发展中去,突破人生并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

在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依旧意犹未尽,大家积极发言,讨论了各自的看法,并向李媛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李媛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各类问题。她强调,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不能单单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同时,不要小看专业,要多做跨文化研究,为未来创造更多的方向。她坦言,德语市场实际不大,但以德语为载体,学到终身受益的素养,这才是对语言学习而言最大的财富。 

图片2.png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落幕。相信各位同学通过本次讲座,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有了一定的方向。“小语种,大视野”,希望同学们能把握好当下的机会,将德语学好学精,以德语为媒介,学习更多的知识,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的人生!

图片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