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和山书院·导师谈”第六讲在融院D408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以“歌德的自然观:‘两极并存’和‘融合升华’”为主题,西语学院院长、和山书院创始人范捷平教授担任主讲人。讲座由德语系教师张硕主持,各专业教师、学生等参加活动。
本次讲座围绕歌德一生的哲学自然观及其相关研究的现实意义展开讨论。
首先,范教授阐释选择该主题的原因。他表示,关于歌德哲学自然观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位著名诗人、哲学家的伟大人格,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更可以服务于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接着,范教授提出两个问题:“东西方对自然的认知是否具有同一性?天人合一的和合观是否具有普世价值?”这也是整场讲座所致力于探讨和阐释的。
随后,范教授分析了《歌德全集》第25卷开篇之作《Die Natur》(〈大自然〉)的文学价值,这篇诗歌充满颂歌和英雄史诗风格,用诗意的语言赞美了大自然。该诗篇的真正作者并非歌德,实则是托布勒。歌德在他一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意大利之行(1786-1788)时结识了托布勒,后者深受歌德早年自然观的影响,并且由歌德为其修改了手稿。由于这篇文章充满歌德的风格,因此被错误收录于《歌德全集》。直到歌德晚年发布《解释》,才阐释了半个多世纪的乌龙,但他并未提及真实作者姓名。
《Die Natur》一文虽不是歌德写就,却反映了其早期自然观,具有泛神论倾向、二元对立倾向。直到晚年,歌德的自然观发生了变化,他认为“两极并存”与“融合升华”是自然发展的两个驱动轮。他的自然观中包含的精神与物质、融合和分离的辩证关系,仍然对如今的哲学产生着影响。
除此之外,范教授还对歌德进行了高度评价。他称其为“首先认识人的人”,歌德对人的本质、人性产生新思考、新认识,他的理论核心与黑格尔不谋而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重要基础。歌德的自然观还在磁学、气象学、声学当中得到广泛运用。
范教授表示,歌德从早年的二元对立转变为后期“两极并存”“融合升华”,其自然观是一种变化的、整体的认识。同时,其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说”“道器说”不谋而合,两者共同体现着东西方哲学的伟大智慧。以歌德为代表的德意志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更能为当今中国发展提供宝贵借鉴。
讲座最后,范教授总结道,歌德晚年“两级并存、融合升华”的自然观蕴含整体的智慧,注重辩证统一,与东方自然观具有一致性,具有一定普世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认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