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2016级新生怀揣鲜红的录取通知书从全国各地来到浙江外国语学院,四年的大学梦之旅由此起航。9月17日,小和山校区到处充满着迎新的喜悦。一张张热情的面孔,一句句温馨的问候,使初到学校的新生和家长们倍感温暖;一顶顶红色的迎新帐篷,一个个忙碌的志愿者身影,成为浙外九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9月17日上午,我院报到注册点布置完成,正式开始迎新工作。美丽的浙江外国语学院向新学子张开最温暖的怀抱,我院师生们努力为新同学奉献上最周到的服务。
为实现新生报到高效化、便捷化,西语学院推出一系列服务“组合拳”:党员志愿者服务“一带一路”、辅导员迎新“提前上岗”、新生大礼包“贴心温暖”。
学院推陈出新 特色迎新亮点纷呈
红马甲依然是今天校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院在迎新形式上不断创新,营造出了浓厚而又精彩纷呈的文化氛围。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制作的寄语墙依然是一大亮点,新生班主任用不同语种书写的寄语,表达了对新生们的殷切希望。新生们将在这里签名留念,定格属于他们的珍贵瞬间。
党员志愿者助力迎新工作
“亲,有事请找我”。他们就是西语学院党员志愿者。佩戴着党徽的学生党员成为了迎新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次党员迎新由我院学生党支部负责牵头,动员并组织了我院全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迎新工作中,为新生及家长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展示了我院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他们“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无论是礼貌用语、着装发饰、还是仪容仪表、待人接物,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一路陪同引导新生报到注册、入住宿舍,展现了学院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了西语学子的高素质,给新生及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迎新志愿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更好地做好迎接新生、接待家长的工作,我院辅导员江山带领身着蓝马甲的迎新志愿者一大早就赶往杭州汽车西站迎接新生,让新生一下车就能感觉到学校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同时,学校安排有专门接待新生的校车,前来报到的新生及家长可以乘坐校车前往学校。志愿者们穿着蓝马甲、戴着工作证,稳健的步伐诠释着他们炙热的内心。“兴奋,期待学弟学妹们的到来,也有点儿怀念大一时的新鲜感。”一名大二的志愿者这样说道。
而留在学院迎新的其他工作人员也早早到达了迎新接待点,为一整天的迎新工作做好准备。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则在校门口、三岔路口、注册点或是通向寝室的道路边等候新生的到来,他们有的为新生搬运行李,有的给学弟学妹和家长们详细地解说。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新生们陆续完成报道注册。
洋溢在迎新志愿者们嘴角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迎新志愿工作也成了西语学子的一种良好传承,它不仅仅是一份迎新的工作,更代表着学长学姐对学弟学妹浓浓的亲情,代表着西语大家庭成员间的团结和友爱。新的同学带着憧憬走进校园,对他们而言这是新旅程的开始。愿他们在学长学姐的帮助关怀下扬帆起航,追逐梦想!
“迎新大使”志愿服务传递爱心
宛若刚从舞台剧中走下来的“迎新大使”,身着葡、法、西、意、俄、德六国民族服饰引领着新生在专属于他们的签名墙上签名,那里不仅有老师对你们最诚挚的祝福与寄语,更将成为你们迈向大学第一步的美好纪念。
班助迎新暖人心,做好朋辈引路人
另外,新生班助们一直守在接待处等待新生签到,他们面带微笑,将精心准备好的“大礼包”递交给新生,并讲解相关事宜,答疑解惑,为新生开启大学生活带来便利。
领导关怀助力迎新 走访宿舍情系新生
迎新现场,学院领导视察迎新工作,2016级新生班主任、辅导员关心新生报道情况。他们亲切慰问了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并同新生及家长合影留念。
学院领导和新生班主任、辅导员们来到每一间新生宿舍,对新生以及新生家长进行了亲切的问候。“你是哪里人?”“谁送你来报到的?”“在学校的集体生活还习惯吗?”一句句问候拉近了院领导同新生以及新生家长的距离。
夕阳西下,忙碌的注册报到终于宣告圆满结束。志愿者开始收拾迎新道具,清理场地。一天的忙碌让他们疲惫不堪,但他们嘴角的笑容无不彰显着此刻的满足与快乐。本次迎新活动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有条不紊的工作能力,文明有礼的气质风貌,真正做到了“温馨迎新”!感谢我们守候在此的师生们,是你们让现在的浙外大放异彩。你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在此衷心地对所有参与迎新活动的工作人员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在完成报到入学的相关手续后,新生们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开展为期两周的军训生活,熟悉浙外学习与生活的相关情况,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愿你们从此踏上新的征程,书写新的篇章,长风破浪,披荆斩棘,放飞梦想,扬帆起航。
供稿:姚锦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