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校博达论坛第909讲暨“和山书院·导师谈”第22讲在本校图书馆二楼01研修室顺利举行,主题为“我与波兰文学的不解之缘”。本次讲座邀请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茅银辉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怡楠副教授,共同探讨波兰文学的独特魅力及其翻译与研究。院长范捷平教授作开场致辞。副院长张禄彭、捷克波兰语系专业教师、波兰语专业2023级全体在校学生参加讲座。活动由波兰语专业教师张慧玲主持。
讲座伊始,两位主讲人分享了自己踏上波兰语求学之路的人生历程,并介绍了我国小语种专业从计划招生到自主就业的转变,学生的选拔和招生方式也经历了从定向培养到双向选择的变化,展示了小语种学习者所面临的特殊路径和选择。
随后,两位主讲人讲述了将波兰文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动因和意义。茅老师首先讨论了文学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重要性。她指出,虽然区域国别研究在当今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但文学作为深层次理解和研究一个国家文化和民族的基础,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茅老师认为,通过文学文化的研究,可以为国家政策制定和相关部门提供一手资料和参考,这是其他领域研究所无法替代的。茅老师分享了自己研究波兰文学的经历,强调了易丽君老师对自己学术生涯的深远影响,并提到了自己是如何在易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并坚持波兰文学研究的。她强调了外语人才了解祖国需求的重要性,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也强调了文学和文化研究在其中的基础性地位。
李老师提到了北外的传统是其当初选择波兰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北外一直以培养高端翻译人才为主要任务,而波兰语专业有着对波兰文学翻译和研究的独特传统,这一传统从易老师那一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李老师还提到,波兰文学的特点可以用“浪漫”和“历史”两个关键词来概括,波兰文学资源的丰富性是其能够在世界文学领域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认为波兰文学的研究拥有持续不断的发展空间。
两位主讲人都强调,翻译工作是推动中波文化交流的关键。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翻译领域产生了巨大冲击。主讲人结合当前这一背景提出了外语工作者、研究者和学习者应如何应对挑战的策略,强调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对谈结束后,现场学生与两位专家围绕波兰文学展开了热烈并有趣的讨论。
此次讲座不仅增进了在座师生对波兰文学的了解,也让大家对中波文学交流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人的生存之道产生了新的认识。听众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并对两位主讲人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