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4名优秀学子赴北大交流学习心得(一)

编者按:“区域国别学创新实验班”(一期),是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外语名校”建设要求以及“与北大合作支持浙外建设”部署,紧紧把握与北大合作的战略机遇,携手推进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成果。本期我院组织选拔了14名优秀学子前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交流学习。在这段奔赴学习中,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一起来听听!

22西语2班  陈 颖:


非常荣幸参与北大区域国别学创新班,初见北大,是北大之大。是同学们、老师谦逊、积极、对知识热切的渴求着,开放包容。在这里,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文化,以及文学和文化的相似之处、共同之处。我理解什么是区域和国别——是知形知心才能知行,是学用相生,是在文化现象背后感受社会现象的变迁。在学习完马老师的“导论的导论”,也就是世界学之后,是其他老师对世界各个板块的导论。这些都只是整个区域国别学的一小部分,但透过这一隅,我们可以窥见整个区域国别学的脉络。研究区域国别,或者说研究文化,或者仅仅是阅读一篇论文,应当摈弃“所见之处,我为君”的帝国之眼,学会摒弃一些刻板印象,跳出既有意识的藩篱,只有这样,世界的面纱才能渐渐解开,我们才能真正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如果把西班牙语文化当作一个圈,把中国文化也当作是一个圈,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可能只是两个圆圈的交集,那么让文化相互渗透、让世界聆听中国声音,找到更多文化的共同之处,是我们外语人更应该做的。作为一个本科生,以上言论难免有眼高手低之嫌,但就像区域国别是一个巨大命题一样,就像区域国别学这一交叉学科是文化的一部分一样,这些知识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下一次的作业,意识也将影响潜移默化我的下一次选择,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我的一生。就像开营仪式老师说的那样,五天很短,也很长。我当时只认为是我的生命和北大在时间长河中重合的五天。但就我的手指敲击键盘撰写报告的刚刚,我更深刻地明白这个答案,这五天很长,长到足以在我的一生刻下烙印。

22德语1班 张梦昕:

在进行外语学习时,我时常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服务于对外交往。本次区域国别创新实验班在丰富了我对于区域国别学知识的同时,更深层次的解答了我的这一疑问。在本次学习中,我认识到区域国别学是一门涉及文学、法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同时也了解到外语学生在进行国别与区域研究时,可以通过所学语言更为深入了解对象国相关信息,但是在语言之外存在着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匮乏。这让我明白了语言学习在区域国别研究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外语专业学生掌握其他专业知识与本领的必要性。同时,我也深刻体悟到了在区域国别相关研究与跨文化交际时需要避免“自我中心主义”。近代以来欧洲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其研究结果不乏关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谬误与刻板印象。这告诫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进行区域国别研究。在文化传播方面亦是如此,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采取符合对象国国情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而更好地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本次学习不仅加深了我对于区域国别研究认识,更让我感受到了研究中的独特思路与巧妙方法。作为一名外语专业的学生,我会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厚植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并将区域国别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外交外事对外传播等相关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2法语1班 方锦凤:

北大于我,始终是心中那片魂牵梦绕的学术净土。此次北大之旅,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深度洗礼,让我对国别区域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有了更为高远与深刻的认识。在这一周的学术探索中,我深入学习了“法国历史”、“西方以西的拉丁美洲”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导论”等核心课程,每一堂课都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让我深切领略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积淀。特别是关于近东法语文学的深入探讨,让我深刻意识到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艺术瑰宝,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它跨越时空,连接着不同文明的心灵。通过老师们的精彩授课与学长学姐们的独到见解,我学会了以跨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文学作品,去感悟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与碰撞,这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更为我日后的国别区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大的课堂,更可谓是一场师生交流会。他们对于学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对于生活的饱满热情与乐观态度,都深深触动了我。他们的分享让我明白,学术之路虽长且艰,但只要怀揣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攀上知识的高峰,成为国别区域研究领域的佼佼者。漫步于北大校园,我被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与独特的人文气息所深深吸引。未名湖的波光粼粼、博雅塔的巍峨挺立,都仿佛在诉说着北大的辉煌历史与深厚底蕴。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学术的无穷魅力,更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纯粹的温情与关怀。此次北大之旅,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也为我指明了未来的奋斗方向。我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别区域研究高层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不断求索的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这次北大之旅为新的起点,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能力,为推动国别区域研究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2俄语2班 石志礼:

很荣幸能通过学校和学院搭建的平台,前往北大进行区域国别学的交流学习,此次经历让我收获满满,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这一领域深入探索的决心。这次北大之行,让我沉浸于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老师们知识渊博,巧妙地引导我们从多元的视角去剖析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北大的学长学姐们善于整合学校资源,在不同领域深耕细作,这种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让我深受鼓舞。其中,尹旭老师的《东斯拉夫语言与文化史》课程令我印象深刻。尹老师将那些原本枯燥的俄语单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剖析了它们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历程。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东斯拉夫语言的研究并非孤立的,而是需要融合文化、历史以及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恰好印证了开班仪式上黄教授提到的国别研究具有跨学科、多角度交叉的特性。国别研究不能仅关注社会事件的结果,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成因,以全局视野构建系统的研究框架。我会带着这次交流的宝贵经验和心得,在国别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向优秀的学长学姐们看齐,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