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意人民对疫情作出的不同反应?”“如何理解语言表达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这是西语学院意大利语专业教师周梦琪在线讲授《基础意大利语》时对同学们抛出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文化背景不同,观念不同,人们的反应就会有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我们要学会用语言去准确表达我们的国家文化”......滚动在屏幕上的一条条留言记录了同学们对意大利文化的不同理解,更是记录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图为周老师与同学们讨论新闻中的文化故事
随着疫情在全球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周老师以近期意大利媒体关于疫情的系列新闻报道为教学素材,向同学们讲解意大利语尤其是官方语言表达中特有的语言习惯和语法现象。例如,在讲到“意媒新闻的文化解读”这一知识点时,周老师设计了现场翻译新闻、解读新闻内容、分析新闻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小组PK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意大利语新闻语言特征和表达习惯。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意媒对中国疫情不同层面的报道,分析官方媒体语言风格及其所包含的社会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意大利国家语言文化的理解,使其在文化对比中点亮爱国情怀,增进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

图为教师发布小组学习任务
此外,周老师还让学生化身“新闻评论人”,以手中新闻素材为例,尝试从文化视角解读意大利疫情新闻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这篇意媒报道中我看到了意大利文化基因中的个人表达意识非常强烈”“通过这个报道我发现意大利官方语言表达中大多使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且多用条件式这类的委婉语”......围绕搜集的新闻素材,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讨论着新闻里的文化故事。

图为学生小组讨论新闻内容
当周老师向同学们展示意大利安莎社网站上数十条关于赞赏中国援助意大利抗击疫情的新闻时,同学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祖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抗“疫”所体现出来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人道精神、团结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等中国精神让他们对中国制度和文化感到自豪,为作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更关乎着文化自信。我希望同学们在看到意媒体为‘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态度’点赞时,听到意大利向中国发出求救声并在获得救助后唱《义勇军进行曲》,高呼‘Grazie China(感谢中国)’时,能为社会主义制度、文化的先进性而感到自豪”,周老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