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教授做客寻语大讲堂第5讲《外语类课程思政创新教学设计:理念与路径》

3月3日,由西语学院主办,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协办的校课程思政系列讲座第一讲、暨西语“寻语大讲堂”第5讲在望D120举行。此次讲座主题为 “外语类课程思政创新教学设计:理念与路径”,主讲人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媛教授。讲座由西语学院德语系系主任章吟主持。

  首先,李媛教授对新文科建设新使命——“会讲中国故事、讲懂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以及新文科建设新思路——“中国化、国际化、融合化、时代化”概念进行了阐述,梳理了课程思政提出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并点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

  之后,她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当下外语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主要任务:重设课程目标、重组课程内容、重建课程团队、重构教学形式。重设课程目标方面,李教授提出“三层次九要素”的思政融入模式,即从国际层面(国际视野、全球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家层面(家国情怀、中国意识、中国自信)和人格层面(公平正义、奉献担当、尊重包容)融入思政元素;重组课程内容方面,她提出“三大知识模块、16大知识群”的概念;重建课程团队方面,她强调课程团队的多元性及其对课程发展的重要性;重构教学形式方面,她提出“四讲四行”,即教会学生用数据、案例、体验和情感讲实施、讲道理、讲故事和讲期待,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前辈、学习知识、策划项目和实践学习,树立理想与信念,理解中国和世界,厚植家国情怀,积极志愿服务。

  讲座过程中,李媛教授还以浙江大学《国际事务与中国实践》课程为例,通过纸条范、AnswerGarden、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平台,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外语类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方法,提出外语类课程思政分类建设的思考。讲座最后,与会教师以自己的课程实践为例,与李教授就外语类课程思政的具体开展进行了深入讨论。

  学院全体教师参与讲座,另有其他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参与此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