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盛世修典》总导演王伟平女士、总撰稿范捷平教授同台共讲国宝故事

“历时17年,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17年踔厉前行的脚印、国宝与国家的命运、传统绘画中蕴含的中华文脉、‘大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这些该怎么体现?最后,我们从12000多幅画中遴选了近20幅国宝级绘画,对它们前世今生的故事分门别类,进行筛选,选中的画分别编织到片子里近20个故事中去,再从这20幅左右的画,连带出其他相关的画作,牵出‘大系’工程中的背后故事,全景展现国宝级藏品‘数字化’回家的故事和国宝名画背后的信息密码。



4月27日下午,德雅讲堂第35期暨寻语大讲堂第18讲——《学讲<盛世修典>,学讲国宝故事》在追梦堂举行。《盛世修典》总导演王伟平女士,总撰稿、西语学院院长范捷平教授同台主讲,就如何更好看懂《盛世修典》、理解“大系”背后的文化传承和珍贵价值做精彩讲解。来自我院各专业师生以及英文学院等学院师生代表,共同聆听讲座。学院党总支书记毕莹主持讲座。

王伟平、范捷平讲述了《盛世修典》的创作背景,表示纪录片从2003年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提出“八八战略”开启叙述,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浙江省文化建设工程、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等方面思想内容。

两位主讲人回忆创作历程,将纪录片结构概括为三问——“大系”如何产生、“大系”承载着什么,以及“大系”有什么作用。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纪录片的三集主题《汇聚》《赓续》《弥新》。两人道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夏珪的《渔笛清幽》、马远的《十二水图》、各代的《西园雅集图》等古画背后的故事,指出每一件国画瑰宝,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前世今生。“《盛世修典》修的是一国千年文脉的传承,典的是万众更深沉持久的文化自信,”范教授谈到,“画运与国运、大系与国运同沉共浮”,创作人员秉持着这样的国家观、历史观,以镜头为笔,诉说中国古画的产生、发展、演变,将“沧桑的历史,璀璨的当下”融入纪录片的深层内核,诠释中国人特有的自然观、道德观、哲学观。

关于《盛世修典》的国际化传播,范捷平提出要建设国际通用话语体系,力争以“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动“大系”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