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圆满组织“中国-加勒比青年论坛”第2期活动——浙外学子与加勒比青年共探“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加勒比海上的岛国一样,都面临着严峻的气候挑战。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合作并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气候与环境问题,更多时候被一些国家当做为构建普世价值工具,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而非实际上的行动。这次双方青年的交流,不仅仅是观点的互通,更是一种尊重和理解,让我们能够超脱出刻板印象和西方中心主义思维导向的桎梏,真切的感受到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上做出的努力。”

“青年一代的未来不是僵化的,可以主动积极地作为创造者去解决问题。我们在关注全球气候环境问题时,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了解,实事求是、客观理性,甄别极端环保组织的过激行为。”

北京时间3月4日8:00(巴巴多斯时间3月3日20:00),由我校和巴巴多斯中国友好协会共同发起的“中国-加勒比青年论坛”第2期论坛——“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经过近2个小时的线上交流圆满落幕。

在我院、应外学院的共同组织下,来自我校各专业的学生,与加勒比国家巴巴多斯的青年们,相隔14000多公里和12小时时差,为给全球气候发展议题贡献了青年力量。

本次论坛中,来自我校的青年学生朱杏(葡萄牙语专业)、焦宇哲(西班牙语专业)、沈天寻(韩语专业),与来自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青年学生Kristian Yearwo、Aliyah St.Hill及当地孔子学院志愿者Tyrone Yearwood,分享了他们对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经历、研究和感受。

6名青年发言人就双方青年们提出的“国家或个人能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回答并交流。发言人们结合自身实例,围绕可“再生能源”“自然保护区”“温室气体排放”等话题,认为在气候变化中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循环发展、以身作则”。发言人们强调了气候变化存在不可阻止性、气候与其他资源相互关联、气候变化造成生存脆弱性,提出“可再生资源货币化”“开发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个人环保意识”等各类应对措施。

“Doing is always better than saying”,发言人们一致认同并强调,行动才能做出改变。尤其青年一代的未来充满希望,应当主动地、客观地、务实地、坦诚地面对气候变化问题,以创新思维支持个人行动,为气候治理切实做出贡献。

(第一排从左往右依次为:Aliyah St.Hill、朱杏、Kristian Yearwo;第二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焦宇哲、Tyrone Yearwood、沈天寻。)


本期论坛中,“绿色浙江”联合创始人及秘书长忻皓、加勒比青年环境网络驻巴巴多斯公共关系干事Ivanna Odle,作为特邀嘉宾,为两地青年们作专题发言。

忻皓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积极参与联合国SDG实践。他为青年们介绍了“绿色浙江”为创建绿色家园,在推动民间科普活动发展为系统化环境教育、鼓励科技应用关注低碳创新、实现地方基础实践助力区域共治等方面,探索出的创新举措和积极成效。他鼓励青年关注可持续发展,科学调研、实践交流、推动美好。

(特邀发言人忻皓先生)


Ivanna Odle强调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性及其对自然环境、水资源、食物和人类活动的种种影响。她表示,中国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使用清洁能源、努力实现碳中和等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力量。同时,Ivanna Odle强调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青年应当努力成为责任的承担者和环境的保护者。

(特邀发言人Ivanna Odle)


论坛中,巴巴多斯中国友协会长De Lisle Worrell,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陶国霞,以及浙外应用外语学院副院长王昊,分别为青年们的发言进行点评、表达支持。在话题内容上,肯定人类对于气候治理的能动性、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青年态度上,希望青年们保持思考研究、勇于发声,积极参与治理贡献。

(从左往右依次为:友协会长DeLisleWorrell浙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陶国霞、浙外应用外语学院副院长王昊)


据悉,“中国-加勒比青年论坛”首期启动于2022年10月,每年举办4期论坛,由我校和巴巴多斯中国友协轮流组办,旨在为中国和加勒比地区青年搭建更多文化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