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书院·导师谈】首讲“侨易学视野中的新文科研究——外语学者的研究如何‘破圈’”顺利举行
作者:程静  |  时间:2023年03月16日  |  访问次数:

  西语学院学术氛围渐浓。3月16日,学院“和山书院”正式开讲。学院副院长张禄彭主持开讲仪式,简要阐述“和山书院”的缘起和宗旨,并为书院创始人、学院院长范捷平教授颁发导师聘书。

  “和山书院”是西语学院着力打造的人文社科学术交流论坛之一,其出发点是围绕学校“三地四域”战略规划做好有组织的科研。书院将为学院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旨在营造学术气氛,探索科研路径,打造研究团队,扶持青年学者。“和山书院·导师谈”第一讲由书院创始人、学院院长范捷平教授主讲,题为“侨易学视野中的新文科研究——外语学者的研究如何‘破圈’”。

  范捷平教授首先提出,新文科的本质是交叉、创新和“破圈”,新文科背景下的国际传播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当前新文科的发展局面,范捷平教授认为,侨易学值得外语学者关注和实践。

  “侨易学”缘起于民国教育家李石曾先生提出的“侨学”,经同济大学叶隽教授系统构建而形成。“侨”基于生命和事物的物理空间挪移,“易”源于《易经》之中观物取象、万物交感、发展变化的三方面哲学思想。

  侨易思维的意义在于打开思想空间的僵化维度,二元三维的框架有助于我们从整合视角来看待问题。侨易思维在西方思想中也有映照,例如歌德强调“蜕变论”,即生命中的一切都是蜕变。歌德还提出以“两极并存”和“融合升华”为指导思想的自然观,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说、道器说相似。此外,列斐伏尔的空间论、福柯“异托邦”理论、洛特曼僭越理论、哈维空间理论均与此相关。

  如何在侨易学视阈下开展新文科研究?范捷平教授以其近年来在文学研究、海外移民研究、传播研究等领域的成果为例,就外语研究如何走出狭隘的文本和历史空间进行分享。范老师建议,侨易学的理论思想可以运用于文化文明研究、文学研究、教育学研究、中外交流研究、国别区域研究、语言学研究等不同领域。

  此次讲座跨越古今中外,范捷平教授风趣幽默的讲述使得与会师生深受启发。与会教师就侨易学的概念缘起、哲理阐释展开研讨。范捷平教授认为,广大青年学者应打开视野、求真学问,勇攀学术高峰。

  “和山书院”将广邀外语学科各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学者开讲,与全校师生交流研究心得,传播学术思想。欢迎广大师生持续关注、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