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书院·青年说】第二期“‘新丝绸之路’的国际版本与‘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顺利举行
作者:唐莺歌  |  时间:2023年04月26日  |  访问次数:

  4月26日下午,学院举办“和山书院·青年说”第二期。本次分享会以“‘新丝绸之路’的国际版本与‘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以设施联通为例的考察”为题,主讲人为德国弗莱堡大学博士吕远。讲座由院长范捷平教授主持,学院班子成员、各专业教师等参加活动。

  讲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流行路径及其缺陷、“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多元版本以及“中欧班列”案例研究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吕远博士以“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流行路径——历史地理的解读路径和传统地缘政治的路径为切入点,借助不同地图版本,讲述两种解读路径中研究背景和实质的差异。主讲人提到,其他国家也曾提出“新丝绸之路”的多元版本,但没有获得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媲美的持续进展。

  接着,吕博士尝试对“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解读,并以渝新欧班列和义新欧班列为例,分析该倡议的独特活力。通过讲述中欧班列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展示进出口贸易数据,主讲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独特活力与市场内部的“原动力”息息相关,因而由社会经济力量自发推动区域供应链的延伸与对接是“一带一路”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政府的后续因势利导也是催化其发展的关键,“上下联动”所带来的开放性、协调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显著特征。

  在场听众就此次分享会内容展开交流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见解。

  学院党总支书记毕莹对主讲人的研究定位表示赞同,吕远博士以社会学范式和手段研究市场问题,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历程、义乌产业发展的起源和国际化深入研究。

  德语系教师王佳懿分享自己的项目研究经历,并表示本次报告的研究视角及对“亚洲主义”的剖析对其产生启发,认为学者要以更加客观严谨的态度做好选题。

  副院长张禄彭在总结时表示,本次讲座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发展形势,为大家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多维视角,同时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