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举行2023年高层次项目申报磨稿会
作者:程静  |  时间:2023年03月29日  |  访问次数:

  为进一步提升高层次项目申报质量、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学院于3月29日下午在会议室举行2023年高层次项目申报磨稿会,针对今年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老师组织磨稿。本次会议特邀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校特聘教授王战到会指导,学院院长范捷平教授和学院马卫红教授、李磊荣教授等与会参加。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张禄彭主持。

  王继新、李一陶、徐曼、张芳丽、戚钟辰、陈岚、卫晓、任少凡等八位青年教师分别从项目选题、研究内容、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和参考文献等方面对各自申报的项目进行陈述,并提出当前存在的疑惑和不足。

  点评专家结合自身多年科学研究和项目评审经验,分享课题申报的心得体会,从文本的标题设置、论证内容、语言表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给八位老师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并就申报书难点重点内容给出具体解决思路和宝贵经验。

  范捷平教授指出,国家级项目选题要以政策关注和实际问题为导向,外语学者应充分考虑选题是否能产生社会效益、是否能服务国家“走出去”的战略定位。范捷平认为申报人应结合社会热点、顺应社会趋势,例如外语学科面对ChatGPT的冲击应及时调整选题视角。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应重视整体结构,文本表述应高度凝练、通俗易懂、清晰准确。

  王战教授提出“选题、破题、抢题”的行动策略,即项目申报人应当重视问题的聚焦、避免选题过于宏大,与此同时做好研究论证,并争取在同类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课题论证方面,王战认为申报人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并呈现研究思路。

  马卫红教授指出,选题应重视逻辑性,应在论证过程中详细阐述题目关键词的内在关系、形成逻辑体系。同时应重视创新,应明确提出项目的创新角度和亮点,与已有研究和同类竞争者形成差异化特色。

  李磊荣教授指出,题目的表述应更为准确,符合政府外宣的话语体系。申报人的前期积累应足够充分,让评审专家信服。研究成果不应局限于开发数据库等具体形式,而应更具有广泛实践性、实际应用型。

  会议最后,副院长张禄彭进行总结。他高度评价此次研讨会对于学院学科建设的价值与意义,希望今年拟申报的老师在会后继续打磨文本,争取成功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