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葡萄牙语专业毕业生姜靖雯,今天,有幸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此发言,我倍感荣幸,也满怀感慨。
四年前,我们怀揣着对“语言融通世界”的憧憬,从五湖四海相聚浙外,走进西语学院。四年后,我们满载成长与回忆,即将奔赴天南海北,开启人生新的旅程。
在浙外,我逐渐理解,语言不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种理解世界、建构关系、促进沟通的能力。它传递远不止是词汇与语法,更承载着思想与情感、文化与价值。而小语种,虽“微言细语”,却往往能在人与人、国与国的深层对话中,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
这份理解,得益于我一路上无数值得感恩的人与事。是老师们,在一页页批注中,一次次探讨中,引导我领悟语言背后的逻辑与文化深度;是同学们,在一个个项目、一次次熬夜备赛和活动筹备中,让我感受到携手并肩、共同成长的温暖与意义。
也正是在这样的浸润与激励下,我得以将语言的学习不断延展至区域研究、文明互鉴与跨文化传播等更深层次。无论是参与金砖国家研究,撰写巴西标准体系报告,还是在“国宝故事传播团队”中策划多场跨文化宣讲,将中华绘画之美讲述给世界,我都切实体会到:语言是我通向世界、参与时代对话的重要路径,让我从书本出发,一步步走向现实、走近世界。
当然,成长从不是一路坦途。从初学时被动词变位折磨得焦头烂额,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为外宾陪同翻译并收到亲笔感谢信;从初登讲台做葡语展示的紧张忐忑,到跨文化交流中逐渐自信从容,我学会了如何在文化差异中寻找共识,用语言传递情感,也更深刻理解了“言洽中西”的分量与价值。
我也由衷感恩浙外提供的沃土——她包容探索、鼓励实践、崇尚多元。在新闻中心、党员之家、传播项目、国际会议现场,我从书斋走入社会,从字句走进现实。正是在这样的历练中,我逐步建立起作为一名小语种青年应有的专业意识、世界视野与社会责任感。
感谢母校,赋予我广阔的平台与坚实的底气,让我既能脚踏实地,也能仰望星空。感谢西语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的倾囊相授与严格要求,让我们在语言的世界里站稳了脚、开阔了眼、明晰了心。
语言是起点,理解是路径,交流是使命。我期待能用小语种的力量,参与大时代的叙事。
最后,衷心祝愿浙江外国语学院培养出更多通语言、懂国情、精专业、有温度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祝愿所有毕业生,初心如磐,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