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我院举行“研途引航·筑梦未来”2025届毕业生考研经验分享会,6位成功上岸的优秀毕业生分享自己的专业选择、学习方法、做题策略等“干货”。毕业班辅导员黄连城主持,学工办主任黄文璇、22级辅导员李奇贵以及20余名学生参加。


任云飞【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提出应运用“建构性学习法”,即打破旧知识框架并将新知识点批判性融合重构。他建议跨学科阅读拓展视野,尤其人文社科需理解理论背后的实践逻辑,并提醒尽早开始备考。他以《共产党宣言》深度理解为例,指出经典文本能激发学习动力,呼吁“保持1%的深度思考”。

罗强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分享了其备考经历了从“计划焦虑”到“弹性规划”的转变,推荐月计划导向,要摆脱因日计划未完成的焦虑。围绕备考英语,他建议,前期专注背单词,暑假后每日1篇阅读。在专业课方面,他强调注重能力积累而非知识树构建,还要善于利用AI批改作文,提升效率。

王珏一【浙江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围绕择校原因、复习策略等方面进行分享。她表示,在复习备考的同时,也要注重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

严梓烨【浙江财经大学新媒体传播专业】表示研究目标院校真题考纲是首要任务,推荐使用思维导图和关键词进行高效背诵,并力主尽早开始计时手写答题训练以应对题量挑战。针对新传学科特点,她建议建立个性化案例库,并警惕资料囤积陷阱。

陈馨雨【浙江师范大学区域国别学专业】分享聚焦小语种考生的独特备考路径。她指出“区域国别学”专业允许用小语种替代英语考试,且在面试环节能展现独特优势。她分享了与研友协作整理资料的高效方法,并鼓励学弟学妹保持信心,抓住核心逻辑备考。

朱梁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专业(“小语种+会计”创新班)】以其非典型的“佛系”高效备考经历引发思考。作为意大利语本科背景的跨考生,她基于兴趣选择会计,强调学习效率远胜于单纯堆砌时间,要自主规划学习时段、屏蔽干扰保持专注的心得,保持良好心态至关重要。
本次分享会内容翔实、案例生动,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学科备考策略,更深入探讨了高效学习方法和积极心理建设,为处于不同备考阶段的学弟学妹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信心与力量。现场互动热烈,与会同学纷纷表示收获远超预期,为接下来的研途征程点亮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