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我院党员之家精心组织“寻语青年说”第17期:“AI会颠覆外语学习吗?”。活动重点就“AI对外语专业学生是机遇还是挑战?”“你依赖AI吗?”“AI可以赋能外语学习吗?”“外语专业学生应如何使用AI?”四个问题开展研讨。我院副院长王忆停、学工办主任黄文璇、艺术学院辅导员易路锦、文旅学院辅导员李宛颖以及40多位学生参加。24葡语1班蒯金凤和万彦吟主持。

Part 1:AI对外语专业学生是机遇还是挑战?
主持人的开场调查表明:在场师生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使用过AI。多数认为“机遇更多”,这与前期调研结果一致,普遍视AI为“高效学习助手”,能显著提升效率。少数认为“挑战更多”,尤其在AI快速更新的时代,极易“被取代”,并坦言已出现“翻译依赖”行为。少数认为“二者并存”,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Part 2:你依赖AI吗?
多数选择“已有依赖”并表示:AI已深度融入日常,强大的逻辑分析与信息梳理能力,帮助节约时间,提升效率。24德语1班宦书鹏分享了使用“豆包”绘画的惊艳体验。少数选择“尚未依赖”并表示:会使用AI,但仍保持审慎态度。22西语2班吕瑶洁通过对比自己与AI为动画配音的效果,说道:“AI在情感表达精准度与在特定文化语境模仿上存在局限性,高质量配音仍需人类本身”。

Part 3:AI可以赋能外语学习吗?
少数选择“AI可以赋能外语学习”并表示:当下是外语学习者享受AI红利的好时机,能减轻记忆负担,聚焦文化差异。24意语1班曾清通过对比手写笔记与AI生成笔记,肯定了AI可以节省笔记整理时间、提升效率。多数选择“态度中立,静观其变”并表示:AI是否能达到“赋能”的效果取决于使用者自身。只有1人选择“AI会终结外语学习”,22德语1班张梦昕表示:从历史趋势看,AI可能加速部分语言消亡,且当前AI远未彻底打破语言壁垒,语言学习者仍有作为空间。

Part 4:外语专业学生应如何使用AI?
现场师生围绕AI的使用场合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提炼出“AI倒逼外语学习者主动进步;自觉补充‘AI的文化缺失’;加强‘人机协作’”等关键词。王忆停强调“AI不等于人类智慧”,呼吁外语人才成为驾驭技术的受益者,并在技术变革中担当文化的使者,聚焦情感与文化的深度沟通。

活动还穿插了“我说你画:AI版传声筒”游戏,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也让师生在如何使用AI上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本期关于“AI会颠覆外语学习吗?”的讨论暂告段落。外语学习者无需与AI对立,而应借力AI突破资源局限,注入人文精神。技术的终点是人性,语言的归宿是共鸣。让我们携手,在AI时代共同书写外语学习者贡献智慧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