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弘文馆的典籍遇见静思湖的晨雾
当融院的灯火吻上时光书咖的醇香
所有孤寂都将成为拔节向上的养分
这一次
让我们聆听学长学姐的考研秘籍
汲取力量
扬帆起航

赵雯雯
21俄语1班
天津外国语大学
俄语笔译专业
任职与获奖
获校级三等奖学金,中俄政府奖学金。
“研”途心语
与俄语的相识,实属机缘巧合。在大学之前我从未接触过俄语,大一刚开始学习俄语时感觉困难重重,但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与“一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我逐渐掌握好基本的俄语知识。从进入浙外的校园开始,我就萌生了考研究生的念头。
大三那年,我有幸获得公费留学资格,来到莫斯科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进行为期10个月的学习。在莫斯科的日子,我深刻领会了“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涵义。大一大二学习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口语实操”,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异国他乡各个方面的不适应到后面融入其中,可以进行基本的沟通对话。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差异。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俄语,俄罗斯文化以及俄罗斯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坚定了考研究生的决心。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选择了报考俄语笔译研究生。
决定考研后,我开始了漫长的备考之旅,白天上普院的课程,晚上去宿舍的自习室学习。回国开学后的备考,每天就是宿舍—图书馆—教学楼—食堂的行程。当然,因为备考时间漫长,需要注重好劳逸结合,也需要良好稳定的心态。经过几个月的奋斗,我成功考取天津外国语大学俄语笔译研究生。
未来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与素养,多参加翻译实践项目,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出一份力。山海相隔的朝暮,是我们每个人的朝暮,以此启程,永远有远方可以奔赴。

朱梁波
21意语1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会计(“小语种+会计”创新班)专业
任职与获奖
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学院新闻中心摄影部副部长;获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班干部;获浙江省第三届多语种思政笔译大赛中译意组三等奖。
“研”途心语
2021年,我怀揣着对语言的热爱,迈入浙外,开启了我的小语种学习之路。四年的本科学习时光,不仅让我不断探索、积累知识,也让我在实践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大一伊始,我顺利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为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浙江省第三届多语种思政笔译大赛中,我以一篇中译意作品荣获三等奖,这是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思想的桥梁与文化的载体。在校期间,我积极投身校园媒体工作,担任学院新闻中心摄影部副部长,深入活动一线,用镜头记录青春、用文字表达观点;同时,作为班级团支书,我组织团建、策划活动、撰写材料,在服务与协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语言能力的积累,也为我带来了更多舞台。我曾被选为杭州亚运会的预录用志愿者,虽然因个人安排未能最终上岗,但前期专业的语言培训、志愿测试与模拟演练,都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打磨自己,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负所托。真正让我打开国际视野的,是大三那年在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的交换学习。在那里,我第一次真正沉浸在多语种、多文化的环境中。在意大利语课堂中,我尝试用不同思维方式表达观点;在与各国同学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尊重差异、理解多元。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语言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知,也坚定了我将语言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的信念。
本科毕业之际,我决定继续挑战自我,选择了广外的小语种加会计学作为下一站。这是一场全新的跨学科探索,让我在延续语言热爱的同时,步入财经领域,逐步建立起对经济逻辑与制度文化的理解。也正是在学习过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小语种复合型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回望这段求学之路,从最初的懵懂热爱,到如今的专业融合,每一步都不是孤立的。语言让我打开世界的窗,而坚持、积累与思考,则引领我走向更高的平台。未来,我希望在广外的学习旅程中,继续夯实专业素养,强化语言实践,拓展国际视野,努力成长为一名能够架设中外沟通桥梁的复合型青年人才。
无论是作为语言传播者、文化沟通者,还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我都愿意用自己的热爱与努力,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青春力量。

严梓烨
21西语2班
浙江财经大学
新闻与传播专业
任职与获奖
曾任校招生就业联合会企划宣传部干事、校图书馆学生管理会活动部干事、院新闻中心视创部干事;获省政府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校凯越优秀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非英语专业本科组全国三等奖、第八届、第九届“LSCAT杯”浙江省笔译大赛二等奖;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译述经典文物,探讨古代中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研”途心语
因为高中期间英语学习情况不错,以及对西班牙语的兴趣,我选择了浙外的西班牙语专业,我认为这是选择了一门对我来说比较有把握的专业。本科四年的学习规划以及考研对跨专业的选择都与此相关。浙外浓厚的学习氛围、优秀的师资团队以及相对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对我来说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就西班牙语专业的学习而言,本科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类等级考试、学科竞赛,包括文化周活动等,在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考试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辅修而言,我在大一的时候报名了网络与新媒体,在完成了所有既定课程后,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教学水平优秀的老师,还使我对新闻与传播及其相关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大二大三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大厂的实习,更加坚定了我跨学科学习和深造的决心。与此同时,学校和学院也在鼓励我们成为“外语+”复合型人才,我深信,语言的学习让我获得了与更多地区更多国家的人们彼此交流的工具和凭证。而学习新闻与传播则是把握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学理规律与底层逻辑,发挥更大的作用。本质是息息相关的,语言是基础,也是继续的勇气和底气。
希望我的心得能对有着相似问题的同学产生一些意义。我始终觉得先出发,答案在路上,既然不会比现在更年轻了,就多去做,也多去试错,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想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