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而行,向阳而生:25届毕业生“研途”微分享(二)


当弘文馆的典籍遇见静思湖的晨雾

当融院的灯火吻上时光书咖的醇香

所有孤寂都将成为拔节向上的养分

这一次

让我们聆听学长学姐的考研秘籍

汲取力量

扬帆起航



任云飞

21西语1

外交学院

国际关系专业


任职与获奖

曾任校国际志愿者协会对外事务部副部长;获第二届全国高校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坛一等奖、第三十六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西译汉优秀奖、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一等奖。

途心语

我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对政治、军事与战略等领域有所涉猎。在大一、大二西班牙语学习过程中,我开始翻阅一些相关领域的书籍,并深入学习了哈布斯堡霸权的兴衰”“1940-1941西班牙外交抉择的困境等专题。随后,我了解到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国际关系,鉴于其与我个人爱好的契合程度,我最终选择了报考外交学院的国际关系专业,并最终以初试第一,总分第二的成绩上岸。

作为一名跨考生,我面临一个艰巨的挑战,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而又陌生的知识。我选择的方式即是培养坚实的、思辨的阅读模式,并不仅是对文本机械的背诵,而是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一小时的阅读时间中,可能我会用将近半小时对所读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与反驳。除了专业教科书与原著以外,我还养成了了阅读哲学、社会学与经济学书籍的爱好,而这些书籍除了扩展我的视野以外,更重要地在于分别提供了一种对专业知识本体论的深究、方法论的辩证性扩展以及理性思维的培养。在备考过程中我明白了,读的书越多,就会发现自己读过的书越少,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实际就是一种原有知识的解构与打破以及新知识的建构与掌握的不断循环往前所实现的。

未来,我希望能继续我在本科期间有所涉及的领域,即海洋文明的社会身份建构、海陆复合型国家的战略抉择与崛起兴衰、海、陆文明的联盟与反联盟战略等方向深入学习。


260D2


蔡锐

21俄语1

天津商业大学

法律(非法学)专业

任职与获奖

曾任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

途心语

很高兴4年前进入了浙外,在这里我学习了俄语这门逻辑性强的语言,培养了我的逻辑能力,帮助我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年的俄语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门语言,更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另一种视角去理解世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更亲身体验了俄罗斯的文化、社会与法律制度,也第一次认真思考:语言之外,我还能走得多远?

转机发生在大二,我受家乡市政府的邀请在当地高铁站担任翻译协会的亚运会志愿者。在工作过程中,我明白语言是一门工具,学习语言更应该深层次的发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语言的特质。俄语的逻辑性带给我的思维能力以及我本身对法律方向的兴趣促使我想要走上俄语+法律的道路。

确定目标后,我开始了跨专业备考的旅程。一切从零开始,我反复通读法律基础教材,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再通过大量的背诵与真题练习加深理解。备考的过程虽然艰难,但我始终坚定目标,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成功考入天津商业大学法律(非法学)专业,是对我努力的最好回馈。我希望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法学基础,将语言优势与法律思维相结合,致力于国际交流与法律服务相关的工作,真正做到懂语言、通规则、讲好中国故事


1615E


王珏一

21俄语1

浙江财经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

任职与获奖

担任班级团支书;获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校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获浙江省多语种思政笔译大赛俄语组二等奖。

途心语

作为俄语专业学生,我对小语种学习的艰难深有体会。俄语的语法体系如同精密复杂的机械装置,六格变位、动词体的转换常常令人绞尽脑汁;西里尔字母拼写的海量专业词汇,需要反复记忆才能准确运用。即便未来不从事俄语相关工作,本科阶段的语言学习依然价值非凡。它不仅让我通过俄罗斯文学、电影等载体领略异域文化,拓宽了国际视野,更锤炼出在信息纷杂、节奏飞快的时代里,专注阅读、背诵和思考的定力。

考研之路布满荆棘,跨考更是一场硬仗。备考期间,每天与教材、笔记相伴,不仅要克服拖延的惰性,在寂静的自习室里耐住寂寞,更要在无数个自我怀疑的时刻,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行。这是一场身心的双重考验,我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节奏:学习效率低下的夜晚,通过跑步释放压力;每周预留半天时间放松,调整状态;还会和同样备考的朋友互相交流,在分享中缓解焦虑。

当收到录取通知时,我深知这只是新的起点。无论是深耕专业领域,还是探索未知方向,求学之路永无止境,我们始终都在向着更高处攀登的路上。


47A12


吴诗婷

21西语1

上海政法学院

新闻学专业

任职与获奖

担任班级生活委员;曾任西语社社长、校全媒体中心干事;获校优秀团员、校单项奖学金、全媒体金莺奖;获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笔译校赛铜奖;志愿服务亚运会、亚残运会、全民阅读大会。

途心语

在浙外学习的这四年,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门全新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自己在各式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中的成长以及一场对自我道路的探险。

与新闻学的相遇,始于对跨文化传播和叙事的追问。本科对西语地区各类报刊的学习,使我衍生出许多对文化传播的思考,意识到语言不仅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文化叙事的载体。

跨专业考研于我而言不那么轻松,因此我选择西语作为二外,为我的专业课学习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备考期间,我会一件一件地完成每天制定好的学习任务,熟悉学习内容后并及时巩固。我不会刻意要求自己去遵循追求所谓的学习时间学习表,而是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前提下点到为止,给足自己停下来回顾的空间。不过时间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但它一定是必要的。真实的努力和付出才是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的前提。

永远不要惧怕会发生的未知,世界这个果园都会包容虽然不成熟但足够努力的自己,希望未来的自己继续努力,笔墨之下呈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