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而行,向阳而生:25届毕业生“研途”微分享(一)

当弘文馆的典籍遇见静思湖的晨雾

当融院的灯火吻上时光书咖的醇香

所有孤寂都将成为拔节向上的养分

这一次

让我们聆听学长学姐的考研秘籍

汲取力量

扬帆起航


图片


罗强松

21西语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

任职与获奖

担任班级学习委员、西语社社长;曾任新闻中心摄影部干事;获省政府奖学金、校三好学生、凯越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等;获第一届浙江省思政笔译大赛优胜奖、第二届浙江省思政笔译大赛三等奖、第八届 “LSCAT” 浙江省笔译大赛三等奖等;志愿服务杭州亚运会、浙外中拉大学生线上语伴交流项目、浙江青田侨博会。

途心语

从中学时期,我就热爱语言学习。我喜欢语言中思维缜密、充满逻辑的语法,喜欢语言中抑扬顿挫的音调,以及每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在浙外四年的西语学习让我对语言的兴趣以及认识更进了一步。

在大一大二打基础的时候,我和所有学习小语种的同学一样,都经历了背诵、遗忘、重复的痛苦,也要经常在图书馆预习复习新课文、写课后习题以及整理课堂笔记。但是,我也收获了许多乐趣。在大一下的时候,我与老师以及几位同学成立了学校的西语口语角,大二的时候成为了西语社社长,举办了各类西语相关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与老师们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与外教的沟通越来越流畅,西语也让我的性格越来越活泼向上。同时,我开始脱离西语本身,慢慢阅读一些语言学相关的书籍,逐渐对语言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萌发了考研的念头。因此,最后报考了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想在西班牙语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在备战考研期间,尤其是练习翻译,我发现自己对文字的感受愈加深刻,对于汉语词汇的敏感度也慢慢提高,能够用不同的西语词汇去理解翻译文章。同时,由于阅读了各类文章,政治、经济、文学等领域的知识也逐渐丰富起来。虽然与自己的第一志愿失之交臂,但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确是实实在在的。

走完考研的全程,我也认识到,人生其实可以有很多出路,不过在这之前,一定要脚踏实地地走,才会不至于走到一步踏空,满盘皆输的境地。希望在接下来的三年,我还能坚持对西班牙语的热爱,能够在西语世界看到更多风景,同时也能让西语世界看到更丰富地中国文化。


图片


陈馨雨

21葡语1

浙江师范大学

区域国别学专业

任职与获奖

获校三好学生、校二等奖学金;获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铜奖、浙江省第二届多语种思政笔译大赛中译葡特等奖、《青田海外侨胞反哺家乡经济》毛概报告特等奖。

途心语

2021年,我被葡萄牙语专业录取,正式开启我的大学生活。起初,我对这门语言并不了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被其独特的韵律和文化所吸引,也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大三期间,我前往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交流学习一年,亲身体验当地文化与欧洲侨民的生活状态,这段经历让我开阔了眼界,也加深了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

在学习之外,我积极参加竞赛与实践活动,如挑战杯、多语种思政笔译大赛和侨情调研报告,获得了多个省级奖项。与此同时,我也注重学业,连续获得校三好学生和二等奖学金。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投身国际事务的想法。

对世界的好奇心促使我跨考国际关系专业。备考之初,我从零开始阅读核心书目,查找资料、整理笔记,也阅读了许多相关学者的著作,慢慢搭建起基础知识框架。复习阶段,我通过做思维导图、背诵和反复练习巩固理解。最终,我顺利考入浙江师范大学区域国别学研究生项目。未来,我希望继续深耕专业,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外交流。


图片


黄泽楠

21俄语2

吉林大学

中国史专业

任职与获奖

担任组宣委员;获三好学生、校二等奖学金。

途心语

学习俄语于我而言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入学之初,我对这门陌生的语言一无所知,但课堂上生涩的单词拼读、老师吟诵着普希金诗歌时悠扬的韵律和托尔斯泰笔下波澜壮阔的俄罗斯民族精神世界还是很快将我拉入了斯拉夫文化的广袤天地。语言的学习虽然有时艰难枯燥,但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善意还是帮我坚持了下来并逐渐找到其中的乐趣。

大三时,一次偶然的契机让我阅读了俄罗斯学者撰写的中俄关系史,我才猛然意识到,语言不仅仅是文化沟通的工具,也是揭开历史真相的钥匙——在那些残留下来的只言片语中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呼啸,先人的苦难与智慧总令我心潮澎湃。对于历史学的浓厚兴趣最终促使我选择报考中国史的研究生并开启了为期一年多的备考时光。于是,我在寝室和图书馆来回奔波,先通读了多本专业书籍,学习了网课,然后开始整理笔记、背诵和做题,在循环往复中巩固知识体系。备考期间我也曾迷惘焦虑,但持之以恒的努力还是结出了果实。

这四年,浙外教给我的是逐梦的勇气和志在远方的豪情,而未来的我也将继续带着这份热忱投身于祖国历史的学习研究中。


图片


罗悦

21德语1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新闻传播(多语种)专业

任职与获奖

担任副班长、德国研究中心项目助理;获省政府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获第八届“LSCAT” 浙江省笔译大赛中译德组一等奖、德译中组三等奖;志愿服务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途心语

2021年,我踏入浙外,成为一名小语种专业的学生,课堂上学习发音、语法,课下和同学们一起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平凡的日常里一切都井然有序。

步入大三后,老师会在上课时询问起同学们未来的规划,同学们也有聊到各自的想法,此时的我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转机是大三那年参加了杭州亚运会,我的岗位是文化艺术助理,需要向外国友人介绍展品、提供翻译服务,在那里,我与不同国家的运动员、记者、官员交流,向他们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文明,我感受到了文化的交相辉映,也真正认识到学贯中西,语通天下的意义。与此同时,我还在浙外德研中心承担中外文新闻翻译、编撰的工作,我对此也很感兴趣。当这些契机一同到来时,好像推动着我去选择考研,选择国际新闻传播。简单来说,当时的我想着我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底气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许这就够了。

因此,我开始了备考之路,过程和大多考研的同学都差不多,了解考试科目,准备相关的专业书籍,向学姐询问备考经验,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就是踏踏实实地低头学。考研的日子枯燥无聊,每天过着图书馆和寝室两点一线的日子,有过头痛失眠、焦虑崩溃、自我怀疑的时候,也有收获惊喜、希望和豁然开朗的时刻。直到收到录取通知,收到朋友、老师真诚的祝贺的时刻,一切都值得这句话具象化了。

当然,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很多,不管选择哪个方向,大步往前走就好了。未来,我也会踏踏实实地向前走,继续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开拓国际视野,用新的角色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