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设 | 我院举办“数智赋能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题工作坊
作者: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  时间:2025年05月29日  |  访问次数: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5月22日,我院精心组织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题工作坊。本次工作坊聚焦“数智赋能教育教学”主题,旨在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院长助理劳灵珊主持,教学督导王松亭出席,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

 

劳灵珊强调,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学院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亟需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拥抱数智技术,将其转化为提升教学效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有力工具。本次工作坊旨在搭建交流平台,分享成功经验,剖析现实挑战,共同探寻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优化教学设计、丰富互动形式、创新评价机制,从而打造更具吸引力、更富成效的“金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

 

王松亭结合其丰富的教学实践与长期听课督导经验,从课堂互动、教学氛围营造、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等多个维度提出建议。他表示,在数字时代,课堂的“低头率”与“笔记率”并非完全对立,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必要时主动放下设备,专注于课堂参与和深度思考。王松亭还强调教师需关注细节,因势利导,营造积极、包容、高效的学习氛围。

 

西文所所长甘甜以《西班牙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生动展示了知识图谱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构建结构化、可视化的文化关联网络,该课程实现了三大教学突破:文化知识的系统化整合、文化冲突的动态化分析以及教学案例的实时化更新,有力推动了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德语系主任张硕分享了国际传播视域下《旅游德语》课程项目式教学与AI融合的初步探索。她重点介绍了如何将AI技术融入“西溪湿地导游实践”与“杭州老街导游实践”两个项目模块,提出教师应适时、适度地“放手”,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拓展视野,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升跨文化沟通与专业实践的综合能力。

 

葡语系教师李靖则从日常作业批改反馈中,深入反思了AI对教学过程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她分享了引导学生正确利用AI进行翻译编辑的教学经验,认为生成式AI虽能丰富教学资源、加速知识获取,但也需警惕学生过度依赖技术工具导致自身语言水平停滞、缺乏译后审校与批判性思维等挑战。

 

法语系教师龚一芳聚焦《法国概况》课程,分析了思政教育融入面临的现实挑战,如课时紧张、学生背景知识有限等。她提出可通过优化课程大纲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导其关注中法国情对比与现实议题,实现知识内化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本次工作坊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创新思路与实践方法,对推动外语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与会教师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所授课程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努力实现教育教学与数智技术的更深度融合,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