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海外社会实践,以‘法眼’洞察企业国际化的法律挑战与机遇,在跨文化交流中深化了同学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运用法律知识回应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激发了他们对国际法律服务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浙江企业‘走出去’”发展成就观察团指导老师谭艳说道。
在全球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文化和语言的交流已成为推动国际合作与理解的关键力量。“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化,为跨文化交流和语际沟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院“浙江企业‘走出去’”发展成就观察团,带着对文化深度融合的渴望和对语言精准传递的追求,于7中旬,跨越山海,抵达泰国,通过对话律所、走访企业、拜访大使馆、参观高校等方式开展了“外语+专业”发展调研实践。他们以青春的笔触,记录下浙企在这片多元文化交融的土地上,如何通过语言的桥梁,架起文化沟通的彩虹,共同绘制“一带一路”的文化交织图景。
一、法治在线:企业合规与社会责任的实践探索
在泰国汉成律师事务所,同学们结合一系列案例以及行前学习搜集的资料、设计的问题清单,围绕“在泰设立工厂的环境合规风险、‘汉成模式’对国内律所在东南亚发展业务的启示、泰外合资企业劳工福利纠纷、昆明—清迈铁路运输的法律困境”等问题展开深度交流。同学们了解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合规管理,合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要求,更是国际社会对企业的期待。企业合规化发展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减少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增强国际竞争力。
观察团团长、21德语1班唐莺歌深受启发:“此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浙江企业‘走出去’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熟悉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文化差异,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这不仅有助于规避法律风险,也是企业融入当地市场、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企业考察:见证浙企国际化的实践与挑战
在泰国浙江商会,观察团从“泰国的对外形象建构、地理状况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等角度,了解了浙江企业在泰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中泰一家亲”框架下,浙江企业坚持“平等尊重、互利互惠”原则,积极推动中泰两国经济共同繁荣。观察团实地走访了泰中罗勇工业园,调研了4家浙江企业,听企业家们讲述了浙江企业在泰投资的奋斗历程。从应用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而降本增效的沃森制造(泰国)有限公司,到为适应泰国建厂而勇于管理变革的恒丰家居科技(泰国)有限公司,再到注重国际品牌建设的绍兴五点商务有限公司,以及智能安防行业的佼佼者大华科技(泰国)有限公司,这一路上,同学们“看视频、听讲解、进工厂”,吸收经验、积极思考,与各公司负责人深入探讨“企业治理、科技创新”等对浙江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从浙江延伸出去的地瓜藤蔓正在茁壮成长。
“在泰国的交流学习实践,不仅让我认识到企业国际化不仅是技术和市场的输出,更是文化和治理理念的交流。只有技术与文化双翼齐飞,才能让浙江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行稳致远。”团队成员林茈晗深有感触地谈道。
三、教育交流:深化理解,筑梦未来
在泰期间,观察团还拜访了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泰国暹罗大学,观察团不仅与参赞探讨了泰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还就中泰跨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许参赞特别分享了“汉语志愿者来泰支教”“泰国学生访华学习”等中泰青年交流与教育交流的成功案例,让同学们更加清晰地明白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西那瓦国际大学和暹罗大学,观察团还详细了解了两校的申请流程,包括面试制和推荐制,以及泰国的等级考试制度。
在与泰国社会的广泛接触中,观察团还深刻体会到文化差异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浙企通过尊重和适应当地文化,采取灵活的管理策略,成功地融入了泰国社会。观察团成员方锦凤表示,“对跨文化交流的深刻理解对于一个跨国企业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融入国际市场,也可以提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
据悉,本次社会实践通过零距离观察浙企“走出去”的发展成就,深化了实践团成员对“外语+专业”的理解,并鼓励新时代外语青年充分利用自身语言优势,积极服务“跨境电商、涉外法治、企业出海、文化交流”等领域,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方案,不断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