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高等公共管理学院理解当代中国暑期学校”系列(五):《中国学》与大系、采茶、汉服、漆扇、中医、制面、校史馆

“《中国学》系列课程太奇妙了!不仅教授我们汉字拼音与日常会话,还有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与哲学……学习《中国学》就像解锁一个全新的世界!”Hector兴奋地说道。

自暑期学校开营以来,学员们在书香四溢的图书馆,从最基本的“a o e i”汉语拼音学起,到逐步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再到用简单的句子交流互动,学得兴致勃勃、不亦乐乎。“游戏、歌曲、微视频、情景剧”等教学形式,更是激发了大家“学汉语、用汉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员们还为自己取了中文名,“我叫‘天珍’,代表着天赐的礼物”“我希望自己可以天天开心、永远漂亮,‘姝悦’这个名字完美符合了我的期待!”学员Ivanna与Valeria说道。

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课上,无论是描绘“明末清初商贾繁荣,民生富足”的《货郎图》,还是刻画“运河润古城,归舟听橹声”的《清明上河图》,都带领学员们穿越千年,与古人对话,感受“人与社会、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生存之道。“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气息,这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历史的见证……我仿佛能感受到中国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Ivanna赞叹道。

步入非遗体验馆,学员们无不感叹于融合“漆艺精髓”与“扇韵之美”的艺术瑰宝:漆扇。在老师的讲解演示下,学员们满怀期待,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调色、滴墨、上色、烘干、定型”,一道道漆扇制作工序有条不紊。“原来扇子不仅有拂暑送凉的功能,还蕴藏着深刻的中华美学价值!”学员Wendy赞叹道。“这简直就是魔术!未曾想,扇子竟能以如此精妙的方式被赋予新生命,中国匠人的智慧与技艺举世无双!”学员 Gina难掩激动之情地说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中华国学馆,学员们还试穿了中国传统服饰:汉服。“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穿上汉服在不同场合还需行‘揖礼、拱手礼、叉手礼、万福礼’等礼节!”指导教师甘甜讲解道,学员们纷纷认真效仿,作揖行礼,有模有样。学员Karina时而摸了摸高耸乌黑的发髻,时而举起双手看了看稍显陌生的宽袍大袖,兴奋地说道:“穿上汉服,我仿佛摇身变成了一位古代淑女,不自觉地尽显优雅与端庄......也让我感受到了‘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文化魅力。”

    在龙坞景区,“采摘嫩叶、手工炒茶、品茗茶香”激发了学员们的浓厚兴趣。大家头戴斗笠,背负箩筐,化身“茶农”,穿梭茶园,边听茶园负责人讲述中国茶叶的历史与文化,边饶有兴致地寻找一颗颗雨后嫩芽。学员们还体验了“三炒、三揉、三烘”的制茶工序,并亲手泡茶与品茶。“好香啊,真香!与中国茶文化零距离接触,太有意思了……我要把这些亲手采摘的茶叶打包回国,让更多哥伦比亚人了解中国茶文化。”Juan说道。


    在农家面馆,学员们还制作了杭州特色“一根面”。大家排成一排,从制面师傅的油盆里抽出盘好的面条,再把指头般粗细的面条伸拉延展,细长的面条在空中犹如龙飞凤舞,绵延起伏,最后落入锅中,顷刻

间,面熟香溢,令人叹为观止。“原来众人手工制作‘一根面’寓意着‘团结协作’,真是太有意思了!”学员Yulieth说道。“今晚的晚餐太美味了,面条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嚼头!”学员Olrando表示。

在中医文化馆,学员们体验了一场非常“哇塞”的中医活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推拿、拔罐、刮痧、艾灸”的特色疗法,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了中医治疗的魅力。“太令人兴奋了!”学员Sofia第一次接触中医,对这次奇妙的体验啧啧称奇,“推拿后,感觉全身的劲儿都被释放了,非常舒服、放松!”学员Olrando还体验了“颈部牵引、脊背正骨、腰椎按摩”,并表示与传统中医的“亲密接触”令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以后可以学习中医、传承中医,向全世界介绍中医的神奇与精妙。

  学员们还走进校史馆,深入了解浙外的办学背景、发展历程以及校园文化。“听校歌、看展览、打卡浙外地标”,学员们深刻感受了浙外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得知明年将迎来浙外70周年校庆后,学员Wendy祝福道:“很高兴能来到浙外学习,祝福浙外早日建成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为更多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在中国的一个月,学员们从开始的懵懂,到如今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支付宝坐地铁、逛超市、买门票,逐渐融入了中国特色数字生活。“在中国购物,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支付,太方便了!”学员Gina说道。学员们还体验了特色杭帮菜,“入口即化的东坡肉、软糯香甜的香芋煲、清甜可口的金桂山药”……杭帮菜独特的“淡、鲜、脆、滑”让学员们回味无穷,难以忘怀。学员Valeria说道:“江浙菜肴鲜美,味道微甜,有很多烹饪方式是哥伦比亚没有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据悉,本次暑期学校以传播《中国学》为主题,积极搭建中哥青年互动平台,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带领学员们亲身体验东西文化魅力,增进不同国家与民族的理解与尊重,为培养“中哥文明互鉴”友好使者、服务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促进民间外交贡献了浙外力量、展现了浙外担当。